找到相关内容814篇,用时99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孔维勤:宋释永明延寿之理事观(2)

    皆摄无边真理,无不圆足。”[83] “二、事遍于理门,谓能遍之事,是有限,所遍之理,要无限,此限之事于无限之理,全同非分同,何以故,以事无体还如理故,是故一尘不坏而遍法界也,如一尘一切法亦然。”[84]永明此处以理事之“限”“无限”而明事理相遍,事即理是全同非分同,以事无力全于入理,不据理体,相入故事即理之全同,而理即事,一一事中皆全理,事乃全理之事。永明此处并明理事无分说:  ...

    孔维勤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22444306.html
  • 印度佛教心性论思想概述

    都保持着同一状态,持续而无间断。如上座部对禅定中的心性表现、心理过程作了非常细密的观察、研究和分析,指出存在一种“识”,它在生命最初形成的刹那称为“结生心”,生命完结的刹那称为“死心”。从“结生心”到“死心”之间,“识”相续不断。识还推动前生的...

    方立天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32552387.html
  • 清净毗尼方广经讲要

    就趣入言,谓之法门。如是安立正法。能所相应,即得学行之实也。   次後释难,证成所安立之大总相法界门。疑者言曰:若法界即有情界,岂同有情界之齐(经云边际)耶?文殊答言:法界如虚空,无齐也。此空非如物理学上齐之空,乃去一切质碍之抽象空相也。 穴唯识移即以无方破空实,而以此离质碍之空相,喻诸法法性离碍而能徧於一切,无故。虚空如此,法界亦然,所以来生之心,非但能思虑已也,必其一切...

    吕澄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83366681.html
  • 荒木见悟著,连清吉译:〈“新版佛教与儒教”的撰述意图〉

    法界、事事无碍法界的四法界即能成立。所谓无障碍就是自由,而障碍则是个性提起展现。此矛盾之所以能同时成立,是因为背后“无自性论理”的存在。“事”既然是“当相即空”,限的本身就是无分别,又可由无限而复归为限。若再深究限之“事”与无限之“理”即无障碍之义,则限与无限就是直接无碍。法藏说:  当知一尘即理即事、即人即法、即彼即此、即依即正、即染即净、即因即果、即同即异、即一即多、即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535469891.html
  • 方立天:印度佛教心性论思想概述

    持续而无间断。如上座部对禅定中的心性表现、心理过程作了非常细密的观察、研究和分析,指出存在一种“识”,它在生命最初形成的刹那称为“结生心”,生命完结的刹那称为“死心”。从“结生心”到“死心”之间,“识”相续不断。识还推动前生的“死心...

    方立天

    世界佛教论坛论文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061473178.html
  • 法界缘起论

    漏业因招致漏果,使众生流转于六道之中;无漏业因招致无漏果,使众生得以成菩萨作佛。漏果和无漏果又正报和依报之。正报是指有情众生的自体,依报是指众生所依止的国土世界。佛教以“中、生、本、死...依性故。此经上文云法界法性并亦然故也。三是齐义,谓诸缘起相不杂故。初一唯依主,后一唯持业,中间通二释。   法,泛指一切事物,在佛典中通常以二义释之,一为任持自性,意即每一法都与他物相区别的不变...

    洪修平 陈红兵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2/07055195628.html
  • 益西彭措堪布:佛说无量寿经讲记(十九)

    的诸识聚,心王、心所,即此等从所缘上分析,也变成多类,最终得不到丝毫实部分。由此将了知万法悉皆空性。   只要去到后后阶段,就知道前前阶段的法只是假相,实际得不到。“就在当处&...的面目就是这样。   再来说,假如前面出现了一个凶神恶煞,就开始观察:从他的头一直到脚,根本没有一个一体的凶神。那没有他一体的器官呢?再往里更细地分解,比如把心脏分成了很多部分时,整体心脏的相就...

    益西彭措堪布

    益西彭措堪布|佛说无量寿经讲记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14/03/105423325703.html
  • 《比丘尼传》所见蜀地尼僧传记及其语言学价值

    "不及细说,就匆匆辞去,一出门即不见踪影。后来,人们用此罂盛慧耀的舍利,据说不满二合。昙晖的师父?良耶舍,元嘉年间入蜀大弘禅观。一见昙晖,即叹"此人",嘱法育尼辅导她。后来,昙晖姑姑的儿子强抢昙晖...慧耀传已言:"耀即顶受(银罂)。未及委悉,匆匆辞去。"5、缘分也。《辞源》辞而无此义项(页798·3)。《汉语大词典》引用唐韩愈〈孟东野失子〉诗、宋吕渭老〈浣溪沙〉词等文献(册六,页1144)。...

    张子开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70653532.html
  • 汤用彤有关印度佛教的研究

    释迦牟尼的教学,汤氏宗旨、观察方法、要义三方面作介绍,特重其跟其他沙门、婆罗教学的不同。在宗旨方面,两点:  1.释迦著重断苦绝欲的修行法门,不谈空洞无关人生解脱之理论,并批评外道的迷信咒术。  2....修行目的不在阿罗汉果,而是成佛。由是引致系派的分裂。  3.诸法所依  释迦牟尼主唱无我,但又相信轮回,故谁来忆识、诵习、恩怨、造业、受报,很成疑问。教徒们提出补特伽罗、根本识、识、穷生死蕴、一味...

    屈大成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173859563.html
  • 汉传密宗新论

    也被指导过,但从没什麽肉身双修的法门,记忆的资料库裡,全无资料,要问谁去?  密宗本来就左派与右派,唐密是右派密宗,根本不可能肉身双修的法门,连这点辨别都没有?实在是孤陋寡闻。  末学有幸接触...带领,只是大多数人不认识而已,当然也根器之。咒与法是两回事,咒无法门赋与,修起来相当吃力,功效也不太大。要知道当有人念咒时,传法阿奢黎就会来看这学人,如果是根器,自会替其人灌顶,如同《普贤行愿品...

    徐翠昭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470064785.html